张国良:让课堂“轻负高质”

张国良:让课堂“轻负高质”

续思彤 2024-10-16 切断机 15 次浏览 0个评论

转自:湖州日报

  记者  张钰苑

  在南浔锦绣实验学校,数学老师张国良日前开展一节名为《倍的认识》的公开课,他的引导层层推进,直击教学本质;学生沉浸于思维体操中,不断伸展,时时闪现光彩……

  指针拨回1996年,意气风发的张国良走出湖州师范学校的校门,转身又以数学教师的身份打开了教室大门。如今的他已是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、省“万人计划教学名师”,在这漫长的教学生涯中,张国良始终追寻心中的“好课之路”,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。

  “课堂,是老师工作的主阵地;课,是衡量教师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。”他把自己多年的教学历程分成四个阶段,从“模仿”“重形式”到“从形式到本质生长”再到“研究数学本质”,最后遵循“学生立场”,实施“精准教学”,张国良“轻负高质”的小学数学课堂彻底“出圈了”。

  如何做到“轻负高质”?“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征决定了知识和教材的分年级性,决定了每个年级知识的零散性,所以只有老师先通了,学生才会通,用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负担,效果也未必好。”在张国良看来,如今教师普遍存在的两大发展障碍,一是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认识,过分依赖教材的单元和课时划分;二是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设计,只满足于当前情境或活动,学生的学习往往“效率低、困难多、学得苦”。

  在新课标指引下,张国良既研究教材,又研究学生。在平常教学活动中,张国良发现,多数学生在解读类似《真分数假分数》问题时,很容易受到“负向迁移”,于是他往往先想办法暴露学生学习困惑,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原因,最后通过相关教学活动,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,实现学有所获。

  “教师要钻研教材,厘清体系,也要把脉学生,切准学习起点和学习难点,只有教师教有联系,学生才能学有结构。”他说。

  基于这一理念,张国良设计执教的20多个课例,都得到了教学专家们的高度认可。近5年来,他在全国、省、市级大型课堂教学活动中担任公开课(讲座)100余场次,展示平台从区到市,从市到省,又经省到全国,影响力与日俱增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义乌市斌鸿机械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张国良:让课堂“轻负高质”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5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Top